《管理分析与诊断》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者:课程思政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7-23浏览次数:78

许水龙


课程代码

B0320070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对应章节

 1.第六章 公司层战略诊断

 2.第七章 业务层战略诊断

 3.第八章 组织结构诊断

育人目标

  1. 通过理解并掌握管理分析与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系统思维。

  2. 理解并掌握管理分析与诊断作为一种应用性管理研究活动的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例使学生理解理论普遍性与实践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能够利用所学的分析诊断方法和工具,为特定领域的管理实践问题提供有针对性、情景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能够利用所学的分析诊断方法和工具,帮助各类组织制订组织层、业务层和职能层的相应战略规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和实施

1.课程思政案例名称

从中国建材的并购重组看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引导学生的国情意识、创新意识。

1. 教学导入

横向并购,也称水平一体化,指兼并、收购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是竞争对手),例如两个钢铁厂之间的兼并就是一种横向兼并。横向并购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业务增长。与前三种成长战略相比,通过横向并购实现业务增长的速度更快。横向并购的基本条件是并购方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并购时机一般是在行业不景气或者目标公司经营困难的时候。

在水泥领域,中国建材集团在过去的五年里,走出了一条包容性成长的道路,共兼并和收购了180多家水泥企业,其中有65%是民营企业,15%是地方国企,20%左右是混合股份企业。这也是中国建材一向奉行的“央企市营”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国建材在进行谈判和内部沟通时使用的并不是“兼并收购”这个词,而是使用了“联合重组”来描述这一过程。收购后,宋志平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管理所有的子公司和业务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宋志平认为公司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走“央企市营”的发展道路。他是这样理解“央企市营”的:首先是“央企”,即必须坚持企业的属性是国企,必须是国有控股,肩负政治责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其次是“市营”,即企业应该采用市场化经营的运作机制,成立董事会,实现产权多样化,聘用职业经理人,实行内部机制市场化(严格的内部人员考核制度),推行经营规则市场化(联合重组)

2.教学内容

  1. 中国建材横向并购的主要动因和目标

  2. 中国建材横向并购的时机、对象、方式的选择

  3. 中国建材横向并购后的整合策略

  4. 中国建材的横向并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3. 育人元素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国情意识、创新意识。

4.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案例

老师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题,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产生。

  1. 央企在横向并购中的优势有哪些?中国建材的并购成功是否与其央企身份有直接关联?

  2. 央企在横向并购中的缺点有哪些?中国建材在并购重组中是如何克服这种缺点的?

  3. 中国建材的横向并购以及重组整合过程是否具有中国特色或结合了中国国情因素?

  4. 中国建材的横向并购以及重组整合会对中国水泥行业(主要是南方)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5.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

  6.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从案例回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

多元化教学: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2. 课程思政案例名称

从华为的使命驱动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总部的价值创造,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1. 教学导入

关于公司总部的作用,学术界总的看法是公司总部应该创造价值,起到1+1>2的作用,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还不如由各子公司独立运作。公司层战略的目的是使公司整体力量大于每个业务单位力量简单相加之和,这就涉及到对公司总部作用的评价,是创造价值更大还是破坏价值更大。在公司层战略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司总部的作用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

公司总部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二战后公司多元化发展的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公司总部创造价值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使命驱动式管理而创造价值、发展核心能力而创造价值、业务组合规划而创造价值、发展新业务而创造价值、对子公司的业务指导和帮助而创造价值、创造协同效应而创造价值、发展公共关系资源而创造价值、提升公司声誉而创造价值。在手机领域,小米以手机起家,起步早,专业化程度高。而华为以通信设备起家,兼做手机,在手机行业是一个迟到者,但能够后来居上。从公司总部创造价值的角度,怎么解释?

2.教学内容

  1. 华为如何通过使命驱动式管理而创造价值

  2. 华为如何发展核心能力而创造价值

  3. 华为如何发展新业务而创造价值

  4. 华为如何发展公共关系资源而创造价值

  5. 华为如何提升公司声誉而创造价值

3. 育人元素

通过案例学习,从华为公司的成长发展引出中国经济几十年夫人快速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4. 教学方法

老师简单讲解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务,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华为公司的成长

老师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题,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产生。

  1. 华为的企业使命是什么?这一使命自诞生之日起如何引领和影响华为公司的发展壮大?

  2.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种核心竞争力如何作用于后来的华为手机业务?

  3. 作为一家多业务企业,华为公司能否在各项业务之间创造协同效应?如何创造协同效应?

  4. 华为在你心目中的公司形象是怎样的?这几十年华为是如何保持和提升公司形象的?这种公司形象对华为的业务发展产生了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从案例回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

多元化教学: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3. 课程思政案例名称


从科举制在欧洲的传播和推广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1. 教学导入

韦伯认为:组织应该用职位进行管理,不能由“个人”或“世袭”身份来管理。权力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最有效的权力是法理权力。官僚制度的要素包括:分工、权力层级、工作人员的正式选拔、官员的任命,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薪酬,管理人员不是组织的所有者,必须遵守组织的去个人化的制度。

以韦伯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官僚制度在欧洲的推广,实际上受到中国科举制在欧洲广泛传播的深刻影响。

2.教学内容

汉朝实行基于孔子的礼制思想的察举制,以此初步形成官僚机构。隋朝正式实行科举制,直到1905年终结,延续1300多年历史。

1847年,广州的英国领事Meadows在他的文本“中国的政府和人民”中认为,“****的长期存在,完全在于有一个由那些有才能和功绩的人获得提升而组成的优秀政府”,英国必须通过建立精英制度来改革其公务员制度。受此影响,1854年,女王陛下的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系统的、精英管理的官僚制度正式实施。

法国:随着启蒙时期(18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的翻译和传播,法国官僚制度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制度的影响。伏尔泰(Voltaire)声称中国拥有一种“完美的道德哲学”,弗朗索瓦•魁奈则主张效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19世纪末,官僚制度在西方世界牢固确立,并从政府蔓延到其它大型机构。韦伯认为官僚制是组织人类活动最有效、最理性的方式。

3. 育人元素

从科举制在欧洲的传播和推广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4. 教学方法

老师简单讲解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基本情况,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资料。

老师提出本案例的思考题,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产生。

  1. 中国科举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 中国为什么能在1300多年前创造这样的官僚制度,其文化基础是什么?

  3.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其官僚制度特点是什么?

  4. 欧洲为什么会对中国的科举制感兴趣,并极力加以传播和推广?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从案例回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

多元化教学: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特色及创新

本课程“管理分析与诊断”是一门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课程,这三个案例都反映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从科举制在欧洲的传播和推广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将曾经受到批判的科举制转变为中国历史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中华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层制组织结构的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从中国建材的并购重组看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反映了中国企业不盲目崇洋**,立足国情进行制度创新,既能帮助学生真实理解横向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又能引导学生的国情意识、创新意识。

 “从华为的使命驱动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总部的价值创造”则从华为这样一家中国领先企业的公司总部价值创造的独特视角,既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承担起中国持续发展的当代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成效

简要评析该案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描述与思政育人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

案例“从科举制在欧洲的传播和推广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的学习对学生触动很大,他们没有想到曾经被批判的科举制相比于欧洲历史政治制度其实要先进得多,并认可这一历史性创新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了良好成效。

案例“从中国建材的并购重组看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已经列入哈佛商学院案例,通过这一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感到越是本土化的,就越是世界性的,照搬照抄国外企业的经验往往会犯教条主义错误,这对学生理解中国情况、树立本土化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思政育人方面效果良好。

案例“从华为的使命驱动和核心能力培育看公司总部的价值创造”,一方面将总部创造价值这一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相结合,教学效果很好,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作用,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了良好成效,学生获得感明显。

教学反思

对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性反思,总结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保留宝贵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案例内容比较简单,相关资料还不够充分。

2)案例涉及思政元素,如果简单灌输,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如何适当地体现思政内涵,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灵活掌握。

3)思政案例必须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可生搬硬套。